1、《免疫学杂志》、《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现代免疫学》、《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中国疫苗和免疫》、《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一本由Springer Nature出版的免疫学方向期刊,创刊于2008年,现任主编为曹雪涛教授和田志刚教授。其ISSN号为1672-7681,EISSN号为2042-0226,最新影响因子达到2096分。
3、《Tuberculosis》期刊介绍:由Churchill Livingstone出版,创刊于2001年。该期刊专注于结核病的基础实验研究,特别是疾病的细菌学、免疫学和发病机制方面。它是唯一一本致力于结核病实验生物医学研究的期刊。影响因子:8,CiteScore指数为6。期刊评价:审核周期约为2个月。
刁宏燕的代表性论文包括以下几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论文:主题:骨桥蛋白在调控不变型自然杀伤T细胞发展和功能方面的作用。特点:与多名国际研究者共同发表,影响因子高达380。《化学社会评论》论文:主题:自然DNA的化学应用。特点:与多位学者合作完成,影响因子为1419,显示了刁宏燕在化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另一篇发表在《化学社会评论》上的文章,由刁宏燕与多位学者合作,详细阐述了自然DNA的化学应用,此论文的影响因子为1419。在《感染免疫》杂志上,刁宏燕与合作者深入研究了内源性白细胞介素-6在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中的关键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此论文的影响因子为603。
刘景晶教授近年来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涉及多个领域的研究。以下是其中的部分成果: Lu等人(2009)在《内分泌相关癌症》(Endocrine-Related Cancer)上报道了针对GRP的优化佐剂DNA疫苗引发强烈免疫反应,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生长的研究。
在刘景晶博士后的研究生涯中,他在美国North Texas大学医学中心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首次在人类视网膜中发现了VEGF183这一新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一发现的基因序列在国际基因库中进行了首次登录,并在1999年的《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该期刊的影响因子高达2。
刘景晶教授建立的微基因药物实验室是一个先进的研究设施,配备了诸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高速冷冻离心机、酶标仪等精密仪器,满足了实验的高端需求。实验室不仅设有常规实验室,还特别增设了专门的动物房和细胞培养室,以支持复杂生物研究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