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主题《水果对对碰》教案 篇1 活动目标:初步感知物体的前后和上下方位。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集合。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颜色对对碰》幼儿园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玩色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 小托盘,透明玻璃杯子两个,白色小手板幼儿每人两个、毛巾。
请幼儿介绍自己实验中的发现。 (2)对幼儿的实验记录进行总结。 (3)引导幼儿发现红和黄合起来是橙色,黄和蓝合起来是绿色,红和蓝合起来是紫色。 (4)想一想其他颜色对对碰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呢。 颜色对对碰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其中两种配色后的变化。
小班数学公开课《鞋子对对碰》教案1 设计意图:我班幼儿午睡起床,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错、穿错,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鞋子对对碰》的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
一个苹果 摸箱 一把小刀 一把铅笔 一摞本 两个书包 四张幻灯片 音乐磁带 幼儿每人一个书包、一张统计图、 一张卡片。课时:1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
1、幼儿园小班数学《石头小路》教案1 教学目标 能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按ABAB的形式进行排序。(重点) 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准备 三角形、圆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PPT过程 春游--感知物体的ABAB排列规律 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点击PPT。
2、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长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感知与组合能力,激发其创造力与想象力。活动准备:提供“几何图形组”作为教具与学具,以及《操作册》第3册第43-44页作为辅助材料。活动过程:热身活动,增进师生情感。探索阶段:教师示范拼搭图形,引导幼儿不受颜色与形式限制,自由组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拼搭,教师给予指导与肯定。
4、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使用“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词来描述空间位置。 进行20以内的唱数。 重点难点: 重难点:进行20以内的点数。 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4~5页。 玩具熊或其他毛绒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幼儿分组玩“猎人找小熊”的游戏。
5、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比大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数学《比大小》教案 1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测量》及教学反思 教案:活动目标: 尝试组合拼搭图形: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图形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状。 结合图形认知经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的图形认知经验,帮助同伴或教师解决图形拼接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分饼干》含反思1 活动目标: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两名幼儿一张桌子。 各种自然测量工具,如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记录表格、书写工具。活动过程: 导入主题 通过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园定制新桌,提出测量桌子长度的挑战,引发兴趣。 学习自然测量方法 幼儿使用铅笔测量桌子,教师引导总结正确的测量技巧:工具头与起点对齐,首尾相连。
初步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数量物,在老师的提问下能回答出总数。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3以内的点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份针对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活动教案《开火车》,并附有教学反思,供参考。活动目标: 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位置。 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物质材料:火车头模型一个,火车厢3节,15张小椅子、3张桌子、3个杯子、2个袜子、1根棍子、5个手帕、2顶帽子、数字1-5的图片若干、音乐《火车开了》、糖果若干。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数学城堡 重点: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尝试自己对物体的点数,生动、形象、直观的感知5以内的数量和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