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文言句式,六国论文言句式有哪些

金生 论文 2025-08-18 10 0

举以予人句式

1、举以予人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之”。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六国论文言句式,六国论文言句式有哪些

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犹如扔掉小草一样珍惜。其中省略了宾语“之”,代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捧着土地奉献秦国,实际上越多,秦国侵略他们就越急。其中省略了主语“秦”。至丹以荆卿为计: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

3、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4、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破灭之道也,判断。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省略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判断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省略句。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省略句。1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句。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省略。

六国论知识点归纳整理有哪些?

1、特殊句式 判断句 用“也”表判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省略句 省宾语和介词宾语:举以予人。省主语: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定语: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变式句 介宾后置:其势弱于秦。赵尝五战于秦。定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

2、高中《六国论》文言字词知识点整理如下:通假字 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意为暴露。古今异义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亡,古义指实际的损失,今义指事物的实质或实际情况。 祖父:古义指祖辈和父辈,今义特指父亲的父亲。

3、《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通假字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古今异义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六国论文言知识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2、《六国论》中的文言知识主要包括一词多义、之的用法、而的用法以及其他词汇和句式、古今异义词和成语解析:一词多义: 以: 秦以攻取之外:介词,表示用法或凭借。 以有尺寸之地:表结果,意为才,可用以代替。 举以予人:介词,意为把。 以地事秦:动词,意为用以侍奉。

3、《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通假字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古今异义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文言文特殊句式

1、促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盘点如下: 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用以直接表明事物的性质。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表明主语被动接受动作。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修饰名词的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掭以尖草——介词结构后置,即“以尖草掭”,意为用尖草挑取。

2、师说中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译文: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介词结构后置:学于余。译文:向我学习。耻学于师。译文: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特殊句式分类:判断句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3)用“是”表判断。(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被动句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4、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动宾短语,及物动词与后面的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可是,在文言文中,时有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言现象,即“宾语前置”。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归纳于下。

5、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的特点如下: 判断句 特点: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标志通常含有肯定助词,如“者……也”、“乃”、“为”等,用于明确表示判断。 被动句 特点: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6、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以虚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