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学习态度认真,数学特长生也逐渐显现,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够理想。针对现状,本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优秀学生带动,帮助后进生提升成绩,确保整体数学水平有所提升。
2、教材分析 素材的学区突显生活化。本册在素材的选取上,作了调整与选择,一些热问题和离学生遥远的高,精,尖,大而亮的素材不再是我们选取的对象,相反,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关注生活,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生活小事,琐事等素材被编进了教材,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75页的统计。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教材在设计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1)合并。
4、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7个单元:小数乘法 对称、平移与旋转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 多边形的面积 因数与倍数统计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图表、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培训讲话稿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立体几何、三视图)的基础。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书14页主要学习分数的乘法。通过例题可以知道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页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及例1。对于质数合数的概念,教材通过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例1是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3、在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和提升我的数学能力。 我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加减乘除,学会了解决算式中带括号的运算,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我学会了认识常见的多面体以及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会了利用图形来展示数据并解析信息。
1、篇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加深对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复杂图案。 培养学生对图形内在美的感知。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3、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模板:复习旧知的导入效果 有效衔接:课前通过复习商不变规律,成功搭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为学生理解分数基本性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4、重点: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头列式并计算:小明每分走50米,小华每分走60米。(1)小明5分走多少米?(50×5=250(米)。
5、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创新意识。
6、《分数混合运算(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下面结合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奥数网、51家教网等网站可以下载苏教版小学电子版教材,以奥数网为例,其下载方法:打开奥数网官方网站;在小学教材筛选“数学”“苏教版”;下方会出现苏教版小学数学的课本列表;每一课都是图片的形式,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下载保存。
2、五下数学电子课本苏教版和人教版不一样。苏教版教材的各种材料集中服务于知识本身,比如选择的图片虽然能够贴切地说明相对应的知识,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隔较远,而在这一方面有所改善,能给学生以亲切感。人教版教材知识内容较多较复杂,方法指导形式多样,对于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孩子们来说难度较大。
3、中小学课本教材的电子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查找和下载,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网站和方法:电子课本网站 电子课本网:提供最新的在线电子课本导航,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电子教科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及政治等新版本电子教材导航。
例如:(第76页第5题)学校买回椅子4把,桌子2张,椅子单价22元,共花198元,求桌子的单价是多少?单价×数量=总价就是这道题的等量关系:设桌子的单价为X元。列方程得:22×4+2X=198 又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98千米。
数量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相等。而等量关系要使单位统一后,两个数量要相等。如果单位不统一的情况下,必须使两个数量所对应的单位满足在数和量的乘积相等。例如:10分米=1米;这就是等量关系。它们的数值不是等值。因此,等量关系不是单纯的数值相等。
找对应关系的方法:在某些数学题中,存在着一些相关的对应量,通过分析条件之间的某些数量的对应关系,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这种思考方法,可称为“对应法”。例:一本书,第一天读了32页,第二天读了40页,剩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1/4。
和12:6 35:7和45:920:5和16:8 0.8:0.4和0.3 :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②做第2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